端木赐香
陪着友人参观汤阴岳飞庙的时候,看到有《岳飞研究论文集(第二集)》在卖,遂买了一本回来。发现,历史学人眼里的岳飞远不象民间史学塑造的那样“高大全”,我们这河南老乡还挺有意思的:
一、岳飞酒性不咋地,“使酒不检”
“使”在这里的意思是“放纵”、“放任”;“检”在这里的意思是“约束”、“收敛”。一句话,岳飞曾经是个酒徒,不醉不休。更要命的是,这酒徒酒性不咋地,醉了还揍人,且往死里揍。江南兵马钤辖赵秉渊陪岳飞喝酒,酒后差点被岳飞揍死,岳飞因此还受到了降级处分。可能是酒性太差了,所以传到了赵构耳朵里。赵构为此批评了岳飞。岳飞也算有种,从此不再饮酒。
我估摸着,岳飞的酒性受了地方风俗的影响。众所周知,岳飞出生于俺们河南汤阴,但刚出世就遭遇不幸,家乡发了大水,而那时的赵宋王朝没有整“最可爱的人”之类的勾当,所以岳飞只能由母亲抱着,坐在一只大水缸里胡漂,漂到了河南内黄并在那里长大。直到如今,酒风数河南,河南数内黄。俺曾在内黄搞过“社会主义思想教育”,领教过他们的传统酒风。喝酒都是用碗不说,且喜劝酒。劝酒时喜欢头顶酒碗,单腿跪地,被敬者想不喝?没门儿。所以岳飞的酒性,除了个人特质以外,应该还有个河南习俗影响在内。
二、岳飞的文采是有限的,但歌词则可能是一流的
有人把岳飞称作儒将,这种称法,值得怀疑。众所周知,岳飞和母亲漂到内黄,除了一口水缸,啥家产也没有,家贫是一定的,而大宋那时候并没有什么“希望工程”,所以岳飞只能是个失学儿童。有人说岳飞自小“拾薪为烛,自学成材”。所谓的自学,并不确切,至少其母应是他最早的启蒙老师,能在儿子背上刻下“精忠报国”四字,想来还是识得一些字的,所以岳飞也就不是文盲了。史书载:凡密奏,皆鹏自书。也就是说,给皇帝上密折的事候,岳飞都是亲自动手,不劳幕僚秘书的。相形之下,刘光世、韩世
忠两个大老粗就不一样。当然,岳飞文凭到底是夜大水准还是电大水准甚或是家大水准,我就说不准了。反正他的《出师表》基本被公认为别人代作,甚至《满江红》也遭遇诸多质疑。
有一阵子媒体哄传:香港知名歌星李玫听到《满江红》这首歌后,问身边的人:歌词是谁写的?身边人回答:岳飞。李玫一听特激动:能不能请岳飞给我写几首歌词?可惜李玟生不逢时,要是生在南宋王朝可能还有戏,保不准岳飞就能给她写首“亲爱的你慢慢飞”或者“月朦胧鸟朦胧”呢。岳飞除了《满江红》,据说还写了《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窗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不说岳飞的诗言志,只说词本身,有几句就很有琼瑶奶奶的“穷摇”风格,给李玫做歌词保证没问题。
三、岳飞做过佃客,还做过城管
岳飞稍大些的时候,曾到邻县安阳(俺的家乡)韩琦子孙家中,给韩家充当种地的佃客。史无记载,不知这佃客做得如何。就我个人的看法,河南有两县,民风很有意思。这两县是林县和内黄。林县人小气,小气到刻薄自己、虐待自己,但却是细水长流过日子;内黄人很大气,大气到上顿撑死,下顿饿死的地步——打了粮食后,堆在院里,猪拱狗啃、鸡刨鼠偷,总之是人与兽共享,糟蹋完后,人兽共饿。所以,岳飞的大气(岳飞不但养将士,还养好多文客,更舍得往他们身上流水般的花钱,以致于有些官员不断的
弹劾他,说他军中非战斗人员超过三分之二,花钱花得州县们敢怒不敢言云云)可能也是内黄风气的影响。所以他这佃客,我估计做得不咋地,应该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
岳飞还在安阳的商市上做过冶安巡查员,名曰“游徼”。大约略相当于现在的城管。好在那时的安阳,还不会玩世界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的花俏活儿,所以,我敢保证,岳飞做城管的时候,应该不会砸过小商小贩的摊子。至于是否讹小商小贩的酒喝,就不敢保证了。
两种打工方式,应该都不适合岳飞,所以从小到大,数次投军,充当“效用士”,但一直无出头之日。建炎元年(1127年)投奔河北路招抚使张所,受到张所赏识,这才受到重用,冉冉升起。
四、皇帝不急太监急:赵构不生儿子,岳飞急得直哭
1127年,北宋灭亡。赵宋皇室近亲宗室都到金国做“访问学者”去了,宋徽宗的庶子赵构匹马渡江、扁舟航海,惊吓过度,虽做了南宋的第一任皇上,但却成了阳痿患者,迟迟生不出革命接班人。岳飞为此忧心忡忡,并且为此常对着自己的家属哭泣。在家犯傻也就罢了,但岳飞面对赵构也老犯傻,北伐前,首建高宗立皇嗣之言。有关革命接班人问题,别说武将干预乃是犯赵宋家的大忌,就是文臣,也不敢多嘴啊。所以高宗当即对他喝斥:“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预也”。但是岳飞以后并不为戒,还是哪壶不开
提哪壶,似乎不引起赵构对自己的疑忌,他就心不甘似的。
五、力倡“攘外必先安内”
后世的慈禧太后和蒋介石,都算是岳飞的高足。一个说“宁给友邦勿给家贼”,一个说“攘外必先安内”。这两高徒可能知道,“安内攘外说”乃是岳飞力倡的,岳飞是这样跟自己的统治者倡议的:“内寇不除,何以攘外?近郊多垒,何以服远?比年群盗竞作,朝廷务广德意,多命招安,故盗也玩威不畏,力强则肆暴,力屈则就招。苛不略加剿除,蜂起之众未可遽殄”。
除了“攘外必先安内”之外,看意思,岳飞还不主张对义民招安,所以讨伐国内农民起义,岳飞出力最大。高宗亲笔书写“精忠岳飞”四字,绣成一面军旗赐给岳飞。但岳飞认为此乃区区之功,战胜金军,那才是大功,他说:“痛念二圣远狩沙漠,天下靡宁,誓竭忠孝。赖社稷威灵,君相贤圣,他日扫清胡虏,复归故国,迎两宫还朝,宽天子宵旰之忧,此所志也。顾蜂蚁之群,岂足为功”。一句话,对岳飞来讲,灭农民起义,跟灭蜂灭蚁一样小菜,没劲!
六、岳飞的崇拜偶像及人生理想
岳飞喜欢关张二人,不喜欢曹操。把诸葛亮认做榜样,希望与关张齐名。他曾对部下说:“使某得进退禀命于朝廷,何功不立?一死乌足道哉!要使后世书册中知有岳某之名,与关、张辈功烈相仿佛耳。”
有人据此认为,岳飞真的没文化,否则不会把关张当作偶像。我的感觉,除此之外,岳飞这人很在乎功名的。考证他的章句,他所谓的功业应该包括:扫清胡虏、收复故国、迎回二帝、置金为藩。结果这些都没完成。当然,完成后,高宗最大的敌人就不是金国而是岳飞本人了。众所周知老赵家的江山是怎么来的——周世宗那么信任他,等人家一死,他就取代人家七岁儿子坐上了龙墩;众所周知赵老太爷当年也是挺厚道的一个人儿——正是由于这一点,周世宗才放心地让他做禁军统帅的。所以,岳飞功业未完成,但
功名有了——大大的民族英雄!站这个角度,他也算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比关张功名高出不只一截吧!?
七、岳飞点兵,多多不益善
韩信傻,傻就傻在他面对老大刘邦时的那句心窝话: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最后被刘邦老婆给哈灭了。岳飞比上韩信,傻劲儿也不逊色。虽然嘴上不说,但行动却很明显,老想多捞俩兵。你说你捞兵是为了打金,那当年赵家老太爷领着全国兵马还说是为了打辽呢。所以,往事并非如烟,谁信谁呢?绍兴七年(1137年),刘光世由于畏敌怯战,沉湎酒色,在大臣中引起了公愤。高宗一时糊涂,也认为兵合则雄,遂决定解除刘光世兵权,将其军队交给岳飞统管。问题是高宗过后就后悔了,不知是想起了先祖的第一桶金——陈桥故事,还是身边的文臣提醒了他——可别光往人家秦桧身上想,每个文臣都有提醒皇帝的义务,总之,赵构不再把刘光世军队给岳飞了。岳飞愤然辞职,且不等高宗批准,就擅自上庐山为亡母守孝去了。
岳飞这一举动,在当时是明显的“抗上”“要君”。若放在明清,差不多够“诛族凌迟”了。但高宗再不高兴,也无可奈何,三次写御札给岳飞,命其复出治事。并命王贵与李若虚往庐山敦请岳飞下山。说,请不出岳飞,你俩就死啦死啦的。两个人到庐山好说歹说,连哭带叫,岳飞拖了好几天才同意下山。
你会说,不就几个兵吗?是啊,不说岳飞带兵多少,只说刘光世之兵,占全国兵力的五分之一呢。赵构敢给,有些大将还不敢接呢。因为对赵构来讲,宝座没坐稳时,对武将们很宽容,坐稳之后,就想削将权。所谓的岳家军、韩家军,仅听名称就有问题,说明南宋军队很私有化。中国的体制毛病导致的,军队私有化才有战斗力,问题是军队私有化对皇权威胁也最大,所以连当时的主战派李纲也上疏表示忧虑。为此,高宗专门对辅臣们表态说没事没事儿。但他心里是有事的,他也不傻,武将们越来越不把他当回事,
他也不是看不出来。岳飞可能没有私心,但是一直要兵,赵构再不疑忌,那他就不适合干皇上了。问题是岳飞既不了解赵构的心病,又昧于大宋重文轻武的传统,刚跟赵构扛过这么一回膀子,绍兴八年二月即再次上奏请求增兵,高宗很老实的告诉他:“上流地分诚阔远,宁与减地分,不可添兵。今日诸将之兵,已患难于分合。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古人所戒。今之事势,虽未至此。然与其添与大将,不若别置数项军马,庶几缓急之际,易为分合也”。
一句话,不能再给你兵了,否则不是你完就是我完,奈何岳飞听不懂或者假装听不懂。所以朱熹对岳飞的评价是:有才,但也有些横!岳飞最横的表现是最后那一手:赵构让他不要轻举妄动,他偏偏北上迎敌;赵构连下十二道金牌,他都拒不班师。哪个哥们儿敢这么跟皇上横啊,吃杮子也不能专拣软的捏呵,其结果,当然是“一朝横死”了。绍兴十一年七月,秦桧党羽万俟呙弹劾岳飞公开放弃楚州等三条罪状,负责审计的御史中丞何铸审阅案件后,向秦桧表示,岳飞是冤枉的。桧说:“此上意也”。确实是上意,因为高宗亲自出面,咬定岳飞倡言楚州不可守,其意在“附下以要誉,……朕何赖焉”。有人说,岳飞是“以忠义挟皇上”,跟赵构所言的“附下以要誉”应该是一个意思。最后,赵构成全了岳飞,打发他回老家了。赵构臭遍了,岳飞则名誉满天下,人生理想实现,应该死也瞑目了吧!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