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唐的氏族及胡汉的辨析,可以参见陈寅恪先生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先生的论证在当时无疑最具说服力,即使在今天很大程度上仍不失其合理性。
李唐的先世,据其自称,出于陇西李氏的敦煌房,系西凉国主李暠一脉。追踪通鉴的记载,是把西凉国亡後其末主李宝作为李唐的先祖。西凉于五世纪初灭于沮渠氏的北凉,李宝及其降人被从敦煌迁至姑臧(今甘肃武威);不久北凉又被北魏灭亡,李宝遂进入平城,後渐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赏识,地位逐步上升;至北周时,李虎为八柱国之一,成为北周的勋臣,李虎之孙李渊更承周隋之业创立唐朝。但陈寅恪先生发现,从李虎上溯,可信的记载只能追踪到魏太武帝时期的李初古拔,而此人和李宝的关系完全是後人附会,其间错误可从时间、地点等方面予以论证,当是後代撰史者为将李唐与李暠、李宝联系起来所作的处心积虑的虚构。此点既明,则李唐出于陇西李氏之说大可质疑焉。
先生进一步考察,发现李唐的先祖李初古拔与南朝尚有一段渊缘,原来李初古拔在北魏太武帝南侵时曾被执,降于南宋,後又随薛安都(薛仁贵之六世祖)叛宋北返。据先生考证,“初古拔”在当时是个较常见的胡名,因此不排除李初古拔本为胡人的可能;但更有可能的是其为胡化的汉人,因功被赐胡名,这在当时也是不少见的。李初古拔的先世究系何人?迄今尚无定论。但先生从其先人之墓地在赵郡(今冀南正定一带)附近这一点,推测其先祖很可能是赵郡李氏的“破落户或假冒牌”,应该说还是很有道理的,当然在没有更有力的证据之前,也不能排除其他的可能。
案赵郡李氏亦为中原望族,其与陇西李氏之先同出一源,在华夏世家大族的声望上也不比陇西李氏低多少;如果李唐先世确为赵郡李氏,那他为什么又不承认这一点而要冒认李暠为祖、自称出于陇西李氏呢?先生认为,这正是宇文泰制定之“关中本位政策”所致,为增强“关陇集团”在精神观念上的凝聚力,北周的国人一律将其郡望改为关中,而关中李氏的郡望首推陇西,因此李虎自称出于陇西也就很自然了。
且不论其先世为胡人或汉人,李初古拔的後代进入六镇之後,自然便越来越趋向胡化即鲜卑化。在随宇文泰进入关中後,李虎已成为军中大将,後被赐姓大野氏,为北周八柱国之一(这八柱国其实是仿古时鲜卑旧制,後世的契丹八部、满洲八旗等与它不无关系),此时的李氏应该说鲜卑化是相当厉害的;杨隋代周後,鲜卑化的潮流被遏制,汉化重新得势,但到唐初时,李唐皇室仍有胡人遗风。如在玄武门之变後,李渊受惊,李世民抚慰其父的方式为跪着吮吸他的乳头,这显然不是汉人的风俗;又如李世民原先的太子承乾颇好突厥风俗,应该说这也是与他本身从先祖那里继承下来的胡人的血统和习俗等不无关系的。
所谓的“胡人/汉人”、“胡化/汉化”,其实并非是从血统上来说的,而主要是着眼于文化上。论血缘,李渊、李世民、李治一代更比一代接近胡人,因为三者的母亲都是鲜卑化的胡人(尽管其血统也可能不纯);然而从文化上看,三代却日益接近汉人,李世民虽然还曾接受“天可汗”的尊号,但到李治时,便已经胡风尽丧,几同于汉了。
李唐的先世,据其自称,出于陇西李氏的敦煌房,系西凉国主李暠一脉。追踪通鉴的记载,是把西凉国亡後其末主李宝作为李唐的先祖。西凉于五世纪初灭于沮渠氏的北凉,李宝及其降人被从敦煌迁至姑臧(今甘肃武威);不久北凉又被北魏灭亡,李宝遂进入平城,後渐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赏识,地位逐步上升;至北周时,李虎为八柱国之一,成为北周的勋臣,李虎之孙李渊更承周隋之业创立唐朝。但陈寅恪先生发现,从李虎上溯,可信的记载只能追踪到魏太武帝时期的李初古拔,而此人和李宝的关系完全是後人附会,其间错误可从时间、地点等方面予以论证,当是後代撰史者为将李唐与李暠、李宝联系起来所作的处心积虑的虚构。此点既明,则李唐出于陇西李氏之说大可质疑焉。
先生进一步考察,发现李唐的先祖李初古拔与南朝尚有一段渊缘,原来李初古拔在北魏太武帝南侵时曾被执,降于南宋,後又随薛安都(薛仁贵之六世祖)叛宋北返。据先生考证,“初古拔”在当时是个较常见的胡名,因此不排除李初古拔本为胡人的可能;但更有可能的是其为胡化的汉人,因功被赐胡名,这在当时也是不少见的。李初古拔的先世究系何人?迄今尚无定论。但先生从其先人之墓地在赵郡(今冀南正定一带)附近这一点,推测其先祖很可能是赵郡李氏的“破落户或假冒牌”,应该说还是很有道理的,当然在没有更有力的证据之前,也不能排除其他的可能。
案赵郡李氏亦为中原望族,其与陇西李氏之先同出一源,在华夏世家大族的声望上也不比陇西李氏低多少;如果李唐先世确为赵郡李氏,那他为什么又不承认这一点而要冒认李暠为祖、自称出于陇西李氏呢?先生认为,这正是宇文泰制定之“关中本位政策”所致,为增强“关陇集团”在精神观念上的凝聚力,北周的国人一律将其郡望改为关中,而关中李氏的郡望首推陇西,因此李虎自称出于陇西也就很自然了。
且不论其先世为胡人或汉人,李初古拔的後代进入六镇之後,自然便越来越趋向胡化即鲜卑化。在随宇文泰进入关中後,李虎已成为军中大将,後被赐姓大野氏,为北周八柱国之一(这八柱国其实是仿古时鲜卑旧制,後世的契丹八部、满洲八旗等与它不无关系),此时的李氏应该说鲜卑化是相当厉害的;杨隋代周後,鲜卑化的潮流被遏制,汉化重新得势,但到唐初时,李唐皇室仍有胡人遗风。如在玄武门之变後,李渊受惊,李世民抚慰其父的方式为跪着吮吸他的乳头,这显然不是汉人的风俗;又如李世民原先的太子承乾颇好突厥风俗,应该说这也是与他本身从先祖那里继承下来的胡人的血统和习俗等不无关系的。
所谓的“胡人/汉人”、“胡化/汉化”,其实并非是从血统上来说的,而主要是着眼于文化上。论血缘,李渊、李世民、李治一代更比一代接近胡人,因为三者的母亲都是鲜卑化的胡人(尽管其血统也可能不纯);然而从文化上看,三代却日益接近汉人,李世民虽然还曾接受“天可汗”的尊号,但到李治时,便已经胡风尽丧,几同于汉了。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