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在电视里看到了一部电影的介绍——《东归英雄传》,讲述的是土尔扈特东归的事情,大大赞扬了土尔扈特人的英勇和爱国。后来查了一些基本资料,该事件大致如下:土尔扈特人在17世纪初期属于漠西蒙古的一支,居住在准噶尔盆地,后在准噶尔人的压力下西迁,与17世纪中期来到伏尔加河下游定居。随即遭到俄国人的压迫,最后在1771年涉险离开故地,历尽千辛万难,回到准噶尔盆地,受到乾隆的接见。
因为这是一起蒙古人先后同俄国和中国发生联系的事,所以后来我仔细对比了一下从蒙古人兴起到1771年间,中俄两国分别同蒙古人之间发生的事情,发现了很多相似的地方:
一、 十三世纪都遭到了蒙古人的入侵,而且亡国。
忽必烈和述赤分别消灭宋朝和莫斯科公国,建立元朝和金帐汗国。
二、 百年后都成功推翻蒙古人的统治,建立了一个强大国家。
1368年,汉族人推翻元朝建立明朝;1480年,俄罗斯人推翻金帐汗国,宣布独立。金帐汗国在1502年分裂,灭亡。
1368年,汉族人推翻元朝建立明朝;1480年,俄罗斯人推翻金帐汗国,宣布独立。金帐汗国在1502年分裂,灭亡。
三、 在反蒙古的过程中,又从蒙古人手中抢到了原来不属于本国的土地。
明朝在反元过程中又得到了原不属于汉族统治地的云南,并在东北和西藏建立羁縻统治区,清兵入关后又将内蒙古地区并入中原;沙皇伊凡四世于16世纪中叶先后消灭蒙古的喀山汗国、诺盖汗国和阿斯特兰罕汗国。
明朝在反元过程中又得到了原不属于汉族统治地的云南,并在东北和西藏建立羁縻统治区,清兵入关后又将内蒙古地区并入中原;沙皇伊凡四世于16世纪中叶先后消灭蒙古的喀山汗国、诺盖汗国和阿斯特兰罕汗国。
四、 十七世纪时,又有蒙古人进入他们新得到的原蒙古领地。
十七世纪后期,准噶尔汗噶尔丹入侵已经臣属清朝的内蒙古;十七世纪前期,土尔扈特蒙古离开准噶尔盆地,趁俄罗斯暂时衰落之际,迁移到原属阿斯特拉罕汗国、现属俄罗斯的伏尔加河下游。
十七世纪后期,准噶尔汗噶尔丹入侵已经臣属清朝的内蒙古;十七世纪前期,土尔扈特蒙古离开准噶尔盆地,趁俄罗斯暂时衰落之际,迁移到原属阿斯特拉罕汗国、现属俄罗斯的伏尔加河下游。
五、 蒙古人的进攻很快被遏制,并迫使其臣服。
康熙很快击退准噶尔的进攻,收复内蒙和外蒙,准噶尔被迫求和、臣服;俄罗斯恢复元气后,向土尔扈特人兴兵,迫使其臣服,成为附属国。
康熙很快击退准噶尔的进攻,收复内蒙和外蒙,准噶尔被迫求和、臣服;俄罗斯恢复元气后,向土尔扈特人兴兵,迫使其臣服,成为附属国。
六、 蒙古人经常反复,进攻宗主国,期望获得完全的独立。
准噶尔在康熙末年又强大,进攻青海西藏,和清兵数次交战;土尔扈特人也曾几次攻打俄国的边境城市。
准噶尔在康熙末年又强大,进攻青海西藏,和清兵数次交战;土尔扈特人也曾几次攻打俄国的边境城市。
七、双方都在十八世纪时,向蒙古人发动了总攻,彻底消灭了家门口的蒙古人。
乾隆在十八世纪中叶发动总攻,消灭准噶尔部;叶卡捷琳娜二世也在同期彻底消灭土尔扈特汗国,并在1783年击败土耳其,消灭欧洲最后一个汗国——克里米亚汗国。
八、 被灭国的蒙古人试图反抗,遭到镇压后被迫逃离居留地。
土尔扈特人不愿接受俄罗斯人的统治,与1771年集体离开原驻地,重返准噶尔盆地;准噶尔部被灭后试图反抗,于1758年遭到清兵镇压,大部分被杀,余部逃散到哈萨克和西伯利亚。
所以说,中俄两国在13—18世纪时对蒙古人都作了同样的事情,所不同的是俄国在17世纪遇到的蒙古对手较弱,而中国遇到的较强。如果中国对准噶尔做的一切都是正义的,那俄国对土尔扈特的做法也没毛病。可我们的史料中对二者的描写却大相径庭。
土尔扈特人不愿接受俄罗斯人的统治,与1771年集体离开原驻地,重返准噶尔盆地;准噶尔部被灭后试图反抗,于1758年遭到清兵镇压,大部分被杀,余部逃散到哈萨克和西伯利亚。
所以说,中俄两国在13—18世纪时对蒙古人都作了同样的事情,所不同的是俄国在17世纪遇到的蒙古对手较弱,而中国遇到的较强。如果中国对准噶尔做的一切都是正义的,那俄国对土尔扈特的做法也没毛病。可我们的史料中对二者的描写却大相径庭。
中国对土尔扈特事件的描述我认为主要有三点值得推敲。
首先,我们常说土尔扈特人到伏尔加河时,那里是“无主之地”。我对这里的“无主之地”的定义不甚理解,是说那里一个人都没有,还是只是没有守军。如果是前者,那无话可说;要是后者,就难讲了。俄国人在土尔扈特人到来时已经占据伏尔加河下游一百多年了,不可能一个居民都没有。不过当时因为前任沙皇绝嗣,又遭到欧洲强国的侵扰,导致国力衰弱,没有能力在那里驻防倒是可能的。可是没有驻防就是“无主之地”吗?如果我们认为可以这样讲,那我们就看看在我们身上发生过的事。俄国人在17世
纪6、70年代来到黑龙江一带,他们不过几百人(甚至几十人),却在那里横行几十年无人拦阻,这是因为当时清廷根本没在那里驻军,近两百万平方公里一个驻军都没有!不知这里是否可以算作“无主之地”。而准噶尔人入侵内蒙古时那里倒是有主人的,但主人是蒙古人而不是清朝。清朝当时还没有在那里实行盟旗制,内蒙只是清朝的属国,和同朝鲜的关系一样。当然,当日本人入侵朝鲜时我们也可以以帮助朝鲜御敌为名赴朝作战。可是入侵内蒙的是和他们同族的准噶尔蒙古人,康熙的行为可有干涉他族内政之嫌。其实,谁都知道清朝是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应属于自卫。可自卫就应该正大光明的说,何必又非说人家准噶尔人是“叛乱”。准噶尔和满洲本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伙人,谁也没向谁臣属过,又怎能叫“叛乱”!
然后,我们着重描写了俄国人对土尔扈特人压迫,特别是反复的征兵。俄国人在彼得一世登基重新强大后,就开始压迫土尔扈特人,向他们征收苛捐杂税,特别是连年的征兵导致土尔扈特人人口的减少。这引起了我们的广泛同情。这种描写的真实性究竟如何我不是很清楚,不过我倒确实相信俄国人能做出这样的事来,可我们再看看我们对臣属于我们的异族部落做过什么呢。从土尔扈特人在俄国的地位来看,他们应该相当于明清在边疆地区设立的土司和蒙古人的盟旗,都是半独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清朝对蒙古人的压迫也着实不小,虽然隐蔽但危害极大。比如他们强迫蒙古人信奉喇嘛教,每家都得有男子出家,这导致蒙古人口剧减,内蒙因此损失的人口远大于土尔扈特人在战场的损失。明清以来,中央政府一直有向地方民族政权——土司征税、征兵的权利,只是他们因此而受到的损失无从知晓。清朝数次西征时,军队里也有不少归附他们的蒙古人等少数民族军人,只是他们力量分散,无法反抗而以。如果说这些少数民族既然已经臣服,那向他们征兵就是天经地义;那土尔扈特人也已经向俄国臣服,为何不能征兵?
最后,我们肯定了土尔扈特人逃离的事件,并说他们主要是“思念祖国”。土尔扈特人在俄国的压迫下数次反抗,出兵攻打俄国的边境城市,最后国家灭亡无力反抗又不愿忍受俄国的统治时,选择逃离。对于他们的反抗,我们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他们的逃离是出于对俄国压迫的无奈之举。面对清兵的步步紧逼,准噶尔人也曾几次反抗,结果被指责为反复无常的叛乱。在国家被灭后,他们组织了他们历史上在中国的最后一次反抗。反抗的结果同土尔扈特人类似,就是逃离原驻留地。但他们是四散逃跑的,而且是临时的,而不是像土尔扈特人一样,由首领带领向早就约定好的方向撤退。这是因为准噶尔人在反抗被镇压后遭到了清兵的灭族性大屠杀,包括首领在内的主要上层人物全部被杀,群龙无首(多数人是真的“无首”了),所以只能四下里逃散。清兵没有像俄国人一样尾随追击,因为这些散兵游勇没法集中追击,也不值得追击。俄国人至少还给了土尔扈特人举族迁移的机会,而准噶尔人连这个机会都没有了。
我们甚至还强调土尔扈特人“东归”的一个更重要原因是他们思念“祖国”。不错,他们最后返回的目的地确实是当初他们的家园,可是不去那里又能去哪里呢。北面和西面是俄国人的腹地,东面和南面又都是穆斯林的地盘,这些穆斯林不太可能和他们和睦相处,离他们最近的安全地带就只有肯接受他们的清朝了。他们将在路上遇到的哈萨克人虽然难缠,却也比南面的浩罕汗国和伊朗好对付。乾隆也希望在被他血洗、人口减少的准噶尔故地上,有一批听他话的人。结果所谓的“东归”就出现了。要是说土尔扈特人东归是为了返回他们在一个半世纪前的故土,似乎也说得过去。可是游牧民族决定迁徙目的地时向来只有一个要求,就是适合他们居住,至于他们是否以前住过那根本不重要。他们要是真的怀念故土,当初被准噶尔人打败时就不应该向西来到伏尔加河,而应该向东到蒙古高原去,因为他们其实最初就是在16世纪从那里迁到准噶尔盆地的。还有,土尔扈特人的祖国是谁啊,是清朝吗?他们此前可从未归属过清朝。是因为他们的同族都归顺清朝了,所以清朝就是土尔扈特的祖国?如果他们认为他们的同族——准噶尔人个个都是死不足惜,清朝的灭族大屠杀是替天行道,那我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由此可见,我们在进行描述历史事件时,往往采用双重标准:同样的一件事,我们的王朝做的,就是正义的;外国做的,特别是那些和我们有过纠纷的国家干的,就是非正义的。比如我们进军蒙古高原、新疆和西南,就是为了维护祖国统一,为了给当地人民带来文明;俄国进军西伯利亚就是侵略和压迫。在清朝以前,北部和西部从未稳定地属于过我们,如果只是因为他们现在是我们的版图就说当初是“维护统一”,那当初俄国维护西伯利亚的统一又怎么不对了,而且还给当地人带来了更高的文明呢。这样的事
例是在不胜枚举。
可笑的所谓土尔扈特部回归 出处:
以前都认为土尔扈特部回归是我们国家一次伟大的爱国回归行动,蒙古卫拉特土尔扈特部在首领渥巴锡汗的率领下,经过千辛万苦回到祖国的怀抱!曾经也为这种壮烈的回归而感动,为祖国由如此强有力的吸引而感动!但是今天这样的看法烟消云散,土尔扈特部所谓的回归行动无论在主观目的上还是当时的局势形势,都不是所谓的爱国回归行动,而是卫拉特一部重回故土自立为王的一次大冒险。这次冒险由于有了俄罗斯和哈萨克人的侵扰而似乎是有了民族统一、爱国的味道,可是却不知道当时的清朝在土尔扈特部人眼里,与俄罗斯、哈萨克有何区别呢?
土尔扈特部原是卫拉特旧四部之一,因为内讧和其中一部关系恶劣,遂远走西北。准葛尔汗国时期,土尔扈特部逐渐被沙俄侵扰,不得不臣服于俄罗斯黑熊。到了渥巴锡汗的时候,准葛尔汗国已经被清朝消灭,大批的准葛尔人被清朝屠杀,使得整个伊犁附近,荒芜人烟。而这个时候沙俄对土尔扈特部的欺凌越来越严重,数万精壮男子被征召入伍与土耳其人作战死伤无数,严重影响了汗国的发展和生存。
这个时候,渥巴锡从因战乱逃到土尔扈特部的准葛尔人得知,返回准葛尔重新占据伊犁自立为王的机会千载难逢的出现了!同属卫拉特的准葛尔汗国被清军攻灭,但清军也多有损失,如果此时凭借土尔扈特部的实力,完全可以占据伊犁,自立为王。而且可以就此摆脱沙俄的盘剥,建立自由独立的汗国。
所以,土尔扈特部正是基于这二个原因回去的,他们的计划是,率主力回师伊犁,击败清军。压根就没想过要“回归祖国”。谁是当时土尔扈特部的祖国,是清朝吗?清军在进军整个蒙古地区乃至青海、西藏的时候,对喀尔喀蒙古、卫拉特蒙古的绞杀是非常严重的,尤其是后者,由于准葛尔汗国一度对清朝数次战争取胜,耗费清朝无数军费人员。所以乾隆打算一劳永逸的解决准葛尔问题,大肆屠杀准葛尔人民!
因此,土尔扈特部是希望重新建立一个卫拉特的汗国而返回新疆的,是一个自由的民族最真实、最实际希望做的事情,那就是建立自己的国家而不受到其他民族的欺凌。这样的行为竟然会被理解为是对尚处于敌对状态敌国的“归顺”行为,实在令人诧异,而且令那些受次蒙蔽的人愤慨!
其实,之所以有这样的理解,是因为土尔扈特部在实践这个行动时遭到的出人意料的打击!首先是天气的原因,因为河水未能结冰,西岸的部众无法过来,但整个计划必须马上实行在这样的条件下,土尔扈特部并没有全部返回,只有河东岸的三万三千户得以返回,这大大影响了其战斗力,是最后整个行动的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是沙俄、哈萨克的追击,这使得土部的损失极大,因为不仅是军队的返回,家眷老弱都在其中,所以土部行动迟缓,给了哥萨克骑军以可乘之机。此外,天气恶劣、地理上的艰难使得土部在靠近伊犁的时候损失了8万多人,而剩下的都以多为老弱。最后是清朝的应对,清军及时了解了土部的意图,调集重兵驻守伊犁。
在这样综合条件下强攻伊犁已不可能,再返回原来之处更不可能,怎么办?唯一的方法就是归降清朝。渥巴锡汗在和部众商量数天之后,终于作出了在当时情况下唯一的对策。清朝终于捡了个大便宜。
这才是真正的土尔扈特回归的真相,一支为自由而不惜牺牲一切的蒙古一部,为了摆脱沙俄的控制,为了自身和卫拉特人的自由,这才产生了这次可敬的伟大长征!这种可敬与历史书上的可敬是不同的,这是人类共通的对自由的群体性的呐喊,是一种发自本能的竭尽全力而不是另一个民族或者另一个国家的拓荒游记,一个封建皇帝的文治武功。
后者因为如此政治化而显的更加苍白,更加血腥,更加无耻!
可笑的土尔扈特部的回归就这样结束而又被文人政客粉饰太平,而真正的历史却深埋在天山两麓苍凉的雪风之中,那里无数个卫拉特战士站死在清军的屠刀之下,这种感情与抗日而产生的感情,我认为是毫无二致的,也最强烈与炽热的!
Comments
Post a Comment